加多宝老板是怎么走入绝境的 成也王老吉败也王老吉的陈鸿道

“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个曾经风靡中国的最著名的广告词,您还记得吗?好像,现在的您和我一样,很久没有关注过它了吧?

那么,这个曾经如雷贯耳、让全国人民踊跃“封杀”的王老吉,是如何一步步地消失在人们关注的视线里的呢?

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两个字:利益!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少不了打打杀杀。打打杀杀不一定就是刺刀见红,因为这个太low了;生意场上那种不见血的利益搏杀,才是真正的生死江湖。

而在中国的凉茶市场这个江湖上,一场世人瞩目的官司,却让两个巨无霸集团都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不管是官司中的胜者还是败者。

败者,失去了闯荡江湖的利器,而胜者,却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市场。

这场官司的败者,自然是鸿道集团,加多宝的母公司,拥有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而胜者,则是王老吉商标的所有者,广药集团。

加多宝老板是怎么走入绝境的-1

从2005年开始,因为“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纠纷,鸿道集团和广药集团前前后后打了21场官司,跨度长达九年。

而随着鸿道集团在官司上的落败和王老吉商标使用权易主,在中国凉茶市场曾经无限风光的王老吉,其霸主地位也随之烟消云散,泯然众人矣。

拿回商标使用权的广药集团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市场,而鸿道集团的董事长陈鸿道也因为弃保潜逃而被通缉,是中国财富500人唯一的在逃犯,加多宝公司更是亏损严重。

两败俱伤的结局,让人痛心不已。

14年前,汶川大地震,加多宝公司豪捐一个亿,仅次于中国移动与中国电网,最关键的,这个公司还是个民营企业。

一时间,加多宝公司名扬中国,公司出品的王老吉凉茶,瞬间风靡全国,走向世界。

就在全国人民关注王老吉的时候,国内网络上出现了“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的“封杀王老吉”的帖子,愤怒的网民们蜂拥而至,准备声讨这个胆大妄为的“封杀”帖。

但等大家点击进入以后却发现帖子的内容是:王老吉,你太狠了,捐一个亿!为了整治你的嚣张气焰,买光超市的王老吉,让货架上一瓶王老吉都不剩!

原来此“封杀”非彼“封杀”,而是号召大家到超市去,买断王老吉,把王老吉买断货,以实际行动支持王老吉!你捐一个亿,我们就让你赚十个亿!

戏剧性的一幕,让王老吉的名声再度高涨,全国各大超市的王老吉供不应求,如果你留心,那个时候无论是家庭的餐桌上、还是饭店的筵席上,王老吉都是必不可少的必备饮品,可见当时王老吉饮料的受欢迎程度。

加多宝老板是怎么走入绝境的-2

而决定为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一个亿的背后老板,陈鸿道,也从幕后被大家挖到了前台。

当天在捐款仪式上,陈鸿道本人并没有出现,这就为他的身份增加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实际上,并不是陈鸿道故作神秘,而是其一贯的低调。

陈鸿道,是广东东莞长安镇人,1960年代生人,具体日期目前没有人搞得清楚,主要还是因为陈鸿道本人太过神秘低调。

起初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鸿道并没有做凉茶,搞的是批发生意。由于他头脑灵活,很快就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为其赚足了第一桶金。

有了一定的财力之后,陈鸿道把自己的前途押在了当时如日中天的香港,准备在那里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到了香港以后,经过市场考察,他相中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凉茶品牌“王老吉”。

首先,王老吉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饮料,而是一种中药饮品。在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广州地区爆发了大面积的痢疾,而且迅速在周边地区蔓延,病痛的折磨,让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在这个时候,学医出身的广东鹤山古劳镇人王泽邦挺身而出,根据自己掌握的中医学知识,以十数种中草药为原材料,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研发出了一款既可以治疗痢疾等疾病,又可以清凉解暑的凉茶。

王泽邦用自己的乳名给开的凉茶店铺起名为“王老吉”,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把林则徐的瘟病给治好了,林则徐就赠送了一块题写为“王老吉”的牌匾,此后这款凉茶就开始以“王老吉”为品牌名称了。

由于王老吉治疗效果明显,加上价格便宜,很快就风靡了起来。

凉茶的研发者王泽邦也成了当地的大名人,获得了岭南药侠的美誉。

后来,王泽邦就被召到了太医院当了院令。

加多宝老板是怎么走入绝境的-3

而陈鸿道之所以看上王老吉,首先还是基于一种习惯。在中国的南方,人们都有喝凉茶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是有原因的,和南方的气候有关系。

凉茶的种类很杂,但在市场上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品牌却没有一个,而王老吉在这些凉茶品牌之中,还是一个具有相对知名度的百年品牌,一度被誉为“凉茶之王”,在广东、广西,乃至东南亚地区都有不错的口碑。

而此时的王老吉是个什么状况呢?

因为世事变迁和战乱的影响,王老吉也在分分合合中形成了两派,一派留在了内地,另一派前往香港发展。

合则生,分则衰,王老吉也没有逃过这个规律。分离之后的王老吉,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经营上都没有什么起色,其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衰败,甚至到了撑不下去的程度。

最终,留在内地那派,经过1956年的公私合营,王老吉与嘉宝栈、常炯堂等八家企业合并成立“王老吉联合制药厂”,继续生产王老吉凉茶。

后来,王老吉联合制药厂更名为广州羊城药厂,由广州市医药总公司管理,而广州市医药总公司正是广药集团的前身。此时内地的王老吉品牌,兜兜转转,其所有者自然也就属于广药集团,和王老吉的后人没有什么关系了。

而香港的那支,则始终独自保留着王老吉的品牌,但也处于苦苦挣扎的状态,情景很是不妙,说不定哪天就得转手了。

陈鸿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990年和香港王老吉的话事人王健仪联系上了。经过谈判,陈鸿道和王健仪达成了协议,获得王老吉凉茶的秘方,成立加多宝集团正式开始做起了凉茶生意。

但此时加多宝销售的王老吉凉茶,还仅限于香港,并没有扩张到内地市场。

相比较,内地的凉茶市场无疑是比较大,如果能够做起来,那绝对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大市场。

于是,陈鸿道便把扩张王老吉凉茶市场的目光对准了内地。

但陈鸿道却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他在香港王老吉后人那里拿到的授权,只限于海外市场,如果想在内地销售,就不能使用王老吉这个名字了,因为内地市场王老吉品牌的拥有者广药集团是不会答应的。但换个名字,又得重新开始,那个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小。

加多宝老板是怎么走入绝境的-4

但陈鸿道是个生意人,既然是生意,他相信,能不能在内地以王老吉的品牌销售凉茶,那也是可以谈的。

于是,1995年,陈鸿道找上了广药集团。

陈鸿道的到访,实际上是让广药集团意想不到的。因为彼时的广药集团,对王老吉这个品牌根本不关心,王老吉在国内市场也没有什么知名度,在广药集团内部的地位很是尴尬,集团甚至一度产生了把王老吉这个牌子处理掉的想法。

陈鸿道租借王老吉品牌的提议,无疑是给瞌睡中的广药集团递了个枕头,当然很痛快地把王老吉的品牌使用权租借给了陈鸿道的加多宝公司。

当然,既然是租借,那就是有期限的。1997年,陈鸿道和广药集团正式签订了为期3年的品牌使用权租借协议,陈鸿道获得了3年红罐王老吉在内地的独家经营权,每年租金450万元。

之所以说红罐,是因为当时广药集团生产的王老吉,分为两种包装,除了后来大名鼎鼎的红罐(包括红色罐装和红色瓶装王老吉),还有另外一种不太出名的包装,就是绿色盒装王老吉,一直由广药集团独自经营。

从后来红罐王老吉的结局看,陈鸿道当时真应该把内地王老吉的品牌从广药集团的手里买下来,就不会有后面的恩恩怨怨了,王老吉肯定会成为响当当的第一凉茶品牌。

但谁也没有长前后眼,双方都没有想到王老吉会在内地经营得怎么火,以至于最终不得不在法庭上兵戎相见,当然这是后话了,当时双方可是相见恨晚,合作愉快了。

2000年,广药集团授权许可鸿道集团在红色罐装凉茶饮料上使用注册证号为626155号的“王老吉”商标,期限从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共10年。

广药集团当时的算盘打得还是很不错的,即使王老吉的销售不理想,反正自己每年都有不错的租金收益,如果经营得好的话,也算帮自己打开了王老吉的知名度,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而鸿道集团则把王老吉的商标给了子公司加多宝公司,开始正式发力内地市场。

其实,陈鸿道拿到王老吉的内地销售权以后,虽然努力经营,广为宣传,四处铺货,但经营效果却并不理想,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火爆,每年只有可怜巴巴的2个亿的销售额。

实际上,并不是王老吉不好喝,或者说是国人不爱喝,是它缺少一个崛起的契机。

加多宝老板是怎么走入绝境的-5

2003年,王老吉的契机到了。

当年恰逢非典肆虐,广东凉茶被列入防治非典用药目录,加上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做宣传,陈鸿道决定找一家广告公司,为王老吉凉茶做一个宣传片。

要说,陈鸿道还真得感谢他找的这家广告公司,水平那是相当的了得。

接到宣传片拍摄合同以后,这家公司仔细研究了王老吉这个产品,从中发现王老吉之所以在市场上不温不火,根本问题不在于产品本身,而是缺乏一个精确的市场定位,也就是说,你得让消费者知道,你这个凉茶是干什么的。

一句话警醒梦中人,和广告公司的交流让陈鸿道茅塞顿开,“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词,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并火起来的,这也是对王老吉凉茶最为精准的定位。

一句话,王老吉是干什么的?不是药,更不是单纯的水,而是让你去火的饮料。

市场定位精准了,后面怎么做,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根本难不倒商业出身的陈鸿道。

各种场景下,都有一款适合王老吉的销售模式和渠道,陈鸿道还拿下了央视黄金时间的广告,拿到了《中国好声音》的赞助权。

很快,王老吉就在国内大火起来,巅峰时期,王老吉在县镇以上市场的终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007年,王老吉的销售收入已经剧烈增长到90亿元,是继健力宝之后,第二个成功超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中国本土饮料品牌,一跃成为“中国第一罐”。

2008年汶川大地震,王老吉的一亿捐款之举,更是让王老吉的品牌响彻大江南北,成为当代中国凉茶饮料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当年,在撤出中国大陆市场之前,甚至连谷歌中国都用王老吉来证明其本土化的努力,“我们休息室里的饮料都是王老吉”。

由于王老吉的成功,2010年,广药集团旗下“王老吉”品牌价值高达1080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品牌。而让王老吉重拾辉煌的陈鸿道,则一举成为中国凉茶大王。

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王老吉再次豪捐1.1亿人民币。

到了2011年,王老吉的销售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的近180亿,仅加多宝经销的红罐王老吉,就占据了其中的160亿!可见陈鸿道在王老吉的经营上是多么的成功。

凭借王老吉的成功,陈鸿道个人的身价也达到了惊人的80亿,荣登胡润百富榜第151位。

加多宝老板是怎么走入绝境的-6

2013雅安地震,陈鸿道再次捐款一个亿,用于灾后重建。

俗话说,福兮祸所依,谁也没有想到,如日中天的加多宝王老吉,其实已经是危机暗藏,随时都会面临灭顶之灾。

这个危机并不是产品质量的危机,更不是经营上的危机,而是王老吉品牌使用权所带来的危机。

当初,陈鸿道与广药集团签订的品牌使用权,到2010年5月到期。而此时的王老吉正处于商业上最成功的时候,陈鸿道是不想就此放弃的,因为他伤不起品牌使用权的丢失。

而此时的广药集团,也因为王老吉的火爆,很有可能会借势收回红罐王老吉在国内市场的使用权,这样陈鸿道和广药集团之间的关系就微妙了起来。

为此,陈鸿道绞尽了脑汁,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途径去解决这个潜在的危机。

就在陈鸿道无计可施的时候,2000年,广药集团换了掌门人,由李益民担任广药集团总经理。

恰在此时,李益民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麻烦。2000年9月,他17岁的独生女儿在澳大利亚游玩时,被转动的游戏机砸成重伤。

他女儿的医疗费加上打索赔官司的律师费大概需要50万澳元,折合成人民币大概为三百多万元,李益民显然是拿不出这笔钱的。

此时被陈鸿道得知以后,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从2002年到2003年,陈鸿道分三次行贿把共300万港元的款项送给了李益民。

解决了女儿大问题的李益民,自然投桃报李,用不到国际惯例1%的商标使用费又签订了两份补充协议,将王老吉商标许可期限延长至2020年,租赁费每年537万元,算是暂时解决了陈鸿道的心头之患。

事实上,广药集团还真如陈鸿道所担心的那样,对王老吉的品牌只收个区区数百万元的租赁费颇有微词,感到太不公平了,就对这个使用权动了心思。

但广药集团也不想想,如果不是陈鸿道把王老吉牌子打响了,知道王老吉的能用多少人?

但利益面前,说这些是没有用的。

2004年,广药集团在对内部合同进行审查时,这两份续签的合同被发现存在问题,李益民受贿案爆发。

李益民被捕,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而陈鸿道则于2005年10月被广东公安边防部门抓捕归案,当月19日,陈鸿道取保候审却弃保外逃至香港,至今未归案。

加多宝老板是怎么走入绝境的-7

从行贿案爆发以后,广药集团便与香港鸿道集团就王老吉商标的内地使用权,开始了长达九年的官司。

这场官司前前后后打了21场,但每次都是以鸿道集团的败诉而收场,以至于陈鸿道曾经叹息道,加多宝“卖凉茶第一,打官司倒数第一”。

2012年5月,王老吉商标权利终于迎来了最终判决,自然,鸿道集团失败了,红色罐装及红色瓶装王老吉凉茶的生产经营权被广药集团收回。

此后的加多宝,把曾经的王老吉饮品改为了“加多宝”在市场上销售。

但令人叹息的,这次商标权的战争,并没有赢家,加多宝的经营一天不如一天,深陷百亿的亏损境地。

而拿回商标权的广药集团,王老吉的销售状况也不尽如人意,2017-2018年的年销售额,从巅峰事情的180亿下降到90亿左右,几乎腰斩近半。2020年半年报显示,以王老吉凉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大健康业务收入45.01亿元,同比减少23.11%。

王老吉的市场地位,近来更是被凉茶饮料新军元气森林所超越。

而曾经被王老吉压得抬不起头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恐怕做梦都会笑醒,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恰恰就是自己。

可以说,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打掉的是消费者对王老吉品牌的信任,想要重新挽回,那是万难之难,不付出相当的努力,那肯定是不行的。

两败俱伤,难道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宿命?

但愿中国的品牌经营者们,会对这个问题进行触及灵魂的思考。

而陈鸿道本人,自从离弃保潜逃,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至今去行踪,依然是个谜。

曾经的佛商,现在的逃犯,令人唏嘘不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sw2013#qq.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 6月 13日 21:10:50
下一篇 2023年 6月 13日 21:14: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