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生活

生活,就像是一部五彩斑斓的画卷。忙碌,是这幅画卷上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它代表着生活的充实、拼搏与奋进,也见证着我们在追求事业和家庭幸福中的身影。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忙碌的脚步仿佛成为了时代的同步。

早晨,第一缕阳光穿过层层窗帘,洒在被窝里还在熟睡的我。闹钟准时唤醒了沉睡的身体,新的一天开始了。朦胧的睡意还未完全驱散,便急匆匆地起床,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们穿梭在其中,忙碌地为生活而奔波。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小,信息传递得越来越快,竞争也愈发激烈。我们为了生活而意气风发,努力奋斗;同时,也为了生活而疲惫不堪,感慨万千。忙碌的背后,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天,忙碌的脚步从未停歇。工作、学习、聚会、购物……每个人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争分夺秒地充实自己。忙碌中,我们学会了成长,也学会了独立;忙碌中,我们收获了成功,也承受了失意。然而,在这样的忙碌里,我们是否给了自己一份心灵的宁静呢?

晚上,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家庭成员围在一起吃饭,谈天说地,享受忙碌一天后的片刻闲暇。这时候,温馨的家庭气氛使人暂时忘记了生活的压力和疲惫。然而,随着家庭成员们相继离去,夜越来越深,沉寂的房间里,我重新面对那忙碌的心。

回想起这一天的忙碌,琐事似乎消耗了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能够慢下来,停下脚步,去聆听内心的声音,品味生活的真谛?或许,只有在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才能够在忙碌中寻得片刻的宁静。而这宁静,将成为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

愿每个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驻足,去感受落日余晖,去倾听风声草长,去品味生命中的点滴美好。让忙碌的生活,也成为一种享受和幸福。


新手机到手了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而在诸多品牌中,华为手机以其卓越的性能、过硬的质量和优秀的口碑,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今天,我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品尝华为手机的时刻,尽管价格稍高,但对于这份满意的体验,无疑是物超所值。

花费4000多元购买了一款华为手机,让我有些小贵的感觉。然而,当我拿到这款手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个决定是多么地正确。华为手机所传递出的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智能设备,更是一种对技术的热爱和对信赖的回报。华为手机搭载的最新处理器、强大的续航以及出色的拍照性能,都让我深感自己的选择是无比明智的。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手机在研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基于中国开源项目的发展,华为成功打造了一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手机。这也让我更加自豪地使用这款手机,因为它代表着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高度成就与荣光。

当然,华为手机的优势还远不止于此。它严谨细致的设计、质感极佳的材料以及舒适的握感,都让我暗自欣喜。此外,由于华为手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所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我也可以更加放心。

虽然花费了4000多元,但我对华为手机的满意程度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对于一个追求品质生活与科技体验的人来说,华为手机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我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华为手机将一直伴随着我,见证我人生的点点滴滴。

华为手机,实力与价值的完美结合。作为一名忠实用户,我为我的选择而自豪。愿华为手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出更多令人惊艳的产品。让我们共同期待,华为手机为我们带来更多美好的科技生活!


变得更好

很忙啊!把这块自留地遗忘了好几个月,野草又在疯长。好在它只是躲在香港某个机房里硬盘上的虚拟数据,并不会生气和感伤。用笔写字的机会少了,字和人一样越来越丑。用键盘打字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无名指在键盘上总是无所适从,显得多余。刷手机成了一种本能,看西瓜视频、刷知乎,花光所有的碎片化时间。安静地看会书,用键盘敲点属于自己的文字却越来越难,因为没有让人闲适的心境。总觉得身心都很累了,主观和客观上都不愿意再做让自己沉重的事情。看书写字都是要思考的,思考是会让人更疲惫的。手机带来的短暂且廉价的欢愉,实实在在让人变懒,让人失去深刻的动力,变得肤浅俗气。

其实我真的在忙,忙着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写报告、做PPT,回复邮件,准备考试。忙着工作,忙着前行,忙着继续变老,变胖。这么忙,却算不上充实。因为对自己还远不满意,对未来的方向感不够,对自己没有约束力,工作方法缺失。很多时候是忙成一团乱麻,又有很多时候是偷偷给自己松绑。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做得更好,自己还可以变得更棒,但自己还没有尽最大的努力。

这是一个没有热情的时代。一切似乎越来越好,一切似乎也越来越糟。这个时代的色彩是浓郁的,是五彩缤纷的,却也是让人眼花缭乱,患得患失的。有后浪,也有打工人。有没有一点改变的少年,也有负重前行的工具人。有人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也有人说,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这个时代是粗糙的,经不住细心琢磨。但爱或不爱,都要往前走,要变得更好,变得更好。我还爱这个尘世,因为只来这一次啊。


童年

我在沉默中盼望朝阳

盼望有风吹醒沉睡的山岗

狗尾巴草埋住了脚踝

麦子还未褪去一身清香

雨后的小路坑坑洼洼

泥土拽住想要飞奔的脚步

我规规矩矩地长大

跌跌撞撞地变老

背负一个个讶异的梦想

梦里,乌鸦辛苦筑巢

梦里,知了偷偷蜕壳

梦里,杨树的叶子沙沙作声

梦里,候鸟般的飞机划过天空

一个个讶异的梦长大后

变成了一个个普普通通


匆匆

从早到晚是匆匆

从春到冬是匆匆

从生到死是匆匆

从尽是未知到不求知

也是匆匆

从满目风光到看惯苍凉

还是匆匆

匆匆地来

匆匆地去

如庸碌的蝼蚁

如回转的星月

如终将停下的陀螺

如吹不散朝霞的风

幻梦坠落

朱颜辞镜

繁花入泥

一切只在匆匆


星辰

小时候家里没有空调,到了夏天,一台摇头扇也不顶什么用,整个白天都热得无处躲藏。直到吃完晚饭,夜风徐起,才能带来几分清凉。院子里有两颗苹果树,旁边是一架竹床。躺在上面,看着满天的星光,听大人讲老掉牙的故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生活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好多记忆都模糊了,惟有满天的星辰还历历在目。夜晚的乡村没有绚烂的灯光,所以天空纯净深邃,愈显星辰明亮。那时候我一颗星星的名字也不知道,父母也不知道。因为它们太寻常不过,像是风,像是雨,每天都在那里,没人在意。

后来有了一点知识,我才明白那满天的星辰多数是太阳一样的恒星,它们和我的距离是以光年计的。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电影院看过一部叫《宇宙与人》的科普纪录片。它暗黑的动画和幽异的配乐在县城唯一的破旧的电影院里给我特别大的冲击,然而我最深的印象是它传递给我一种对星辰的全新的认识。光年是什么意思?星辰和我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我开始有了基本的概念。那些星辰和我的连接只有它发出的微弱的光,它们从遥远的星球出发,穿过茫茫宇宙,经历漫长的时间,最终在我的瞳孔上投射一个个闪烁的影子。

一旦看清楚了星辰的光芒,星辰也就失去了浪漫和诗意。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星辰都造就了无数美丽的传说。现在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把太阳当作众神之王,不会把金星当作爱神,不会把流星当作生命的消逝,不会把银河当作爱人的分离。理性和科学有时看起来有点无趣。我知道按照现在的宇宙学的观点,那些星辰最终的命运是消亡,宇宙的终点也是不再有时间和生命的一片死寂。在宇宙的尺度面前,星辰是是渺小的,个人更是微不足道的。但在诗性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说,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我们可以透过被人类赋予灵魂,又剥夺了灵魂的星辰,触摸到自己作为个体的理想。星辰足够遥远,所以它还能造梦,人类还在幻想“手可摘星辰”。

我在B站找到了那部电影《宇宙与人》,又仔细看了一遍。二十年前的动画用今天的眼光看起来十分粗糙,某些观点也不符合宇宙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但它的解说词写得很好,有着人类步入新千年时的特有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在一点点消逝。这部科普作品的配音解说是李立宏老师,12年后的《舌尖上的中国》让他成了一枚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