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作者是谁(苏轼读书的名言精选)

苏轼写过很多诗词,无论是言志,还是抒情,亦或抒发人生感慨,每一首都让人一读再读。自幼苏轼就喜欢读书,读《范滂传》慨然生报国之情和以范滂为人生典范的志向。他多读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读书万卷”,“熟读深思”,“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这些见解不但脍炙人口,而且让人不觉间爱上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作者-1

他认为读书是实现自我超越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外甥习书法,请他指导,他写下了这首《柳氏二外甥求笔迹》。在他看来,学习时既不要厌弃家学渊源,同时又更要注意向别人讨教;在选择学习的对象和目标时,既不能好高骛远,视家艺为敝展,更不能坐井观天,盲目排外;既要重视家传之艺,更要注意向他人学习、求教。要广泛学习,博取众长。告诉他们,“读书万卷始通神”。

正如作家王人博说:“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是呀,阅读,就是你积蓄资本、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只有不停地读书,广泛的学习,才能用知识去拓展视野,最终形成能力,实现自我的超越。

杨澜发人深省的发言就是对读书意义的诠释:“我们坚持多读书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作者-2

苏轼认为读书可以对抗孤独

《登庐山》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苏轼被流放湖北黄州,远离了京城的时候,很多人都对他避之不及。他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在这些异常寂寞的日子里,独自去庐山待了一个多月。他白天欣赏美景,晚上则挑灯夜读,日子过得陶然忘我。

正是阅读,使得他原本孤寂的生活变得充实,心灵有所寄托,也让他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

作家梁晓声说过:这一个人读了很多好书,他很可能是个好人。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书籍对自己的改变,在“底色”的层面影响了我。因此,我对书籍的感激超越常人。

是呀,现实生活中,总会有纷纷扰扰。当你把闲暇时间用来读书,书中瑰丽的风景,美妙的文字,博杂的知识,便足以让你内心丰盈。

感谢有书陪伴,感谢有书可读,它让你平淡的生活,变得充实饱满;让你失意与孤独在书籍的世界里得以排遣。让你生命的维度在读书中不知不觉的拓展。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作者-3

他认为读书是能够战胜绝望的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唯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唯有长嗟咨。

熙宁三年,苏轼的好友安惇,参加乡试,结果名落孙山。安惇非常低落,准备返乡。临别之际,苏轼过来送他,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他说,书要反复去读,认真的思考,那样就能明白很多道理。他劝慰安惇不要放弃,多读书,相信日后一定会有飞黄腾达的时候。后来的章淳努力读书,考中进士,最后还官至兵部尚书。

正如高尔基说的: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作家张恨水也说,有书读,就有希望,有了书,路就会在脚下延伸。生活刁难每一个人,但书籍却总是能为你带来希望与信心。在黑暗中,它就是一盏明灯,始终能为你照亮前路。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着什么,多读书,才能让你笃定地走下去。

如果你恰逢人生低谷,还是静下心来读读书吧。读书就像串门。正如杨绛先生说得“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作者-4

他认为读书可以消除烦恼

《南乡子·自述》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宋诗人尤袤在谈到读书时说的正是最恰当的解读: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被书滋养的人,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会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正如倪萍一样,她总觉得读书是生活当中一个最重要的事儿,“好像不读书心里总觉得有一件事儿没做”。

阅读,能帮你抵御饥渴与寒冷,更能助你化解寂寞,战胜内心的苦闷与忧愁。你只有不断阅读,才能抵达更高的精神层次,才能摆脱世俗的鄙俗,才能让你不在俗事情上沉沦。阅读永远可以带给你力量和温暖。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作者-5

他认为读书是可以改变人的气质的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苏轼沉浸在书籍中,他的精神得到滋养,内心永远保持着豁达与洒脱。此后的政治生活无论遭遇怎样的磨难什,苏轼都做到了宠辱不惊,笑看风雨,让自己的风采光耀人间。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性难变,惟读书可变其气质。”

一个人的气质,是他精神状态的呈现。包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历经的生活。而正是读书,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的言行举止。博览群书的人,举手投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论其外在行为,总是让人感到舒服,感到温暖。读书,正是一次对精神和生命的化妆。读书,让你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你的高贵的气质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涵养,呈现在人世间,呈现在大千世界里。

三毛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sw2013#qq.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 3月 28日 21:10:49
下一篇 2023年 3月 28日 21:15: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